群星璀璨的“鳳凰之夜”
首屆鳳凰文學獎頒獎典禮盛大舉行
10 月 22 日晚, " 鳳凰文學之夜 ? 首屆鳳凰文學獎頒獎典禮 " 在南京鳳凰廣場 29 樓頂樓露天平臺順利舉辦。眾多名家共赴這場獨樹一幟的文學聚會,燭光搖曳,觥籌交錯,現場輕松熱烈的氛圍在夜空為文學插上翅膀。
頒獎典禮現場頒布首屆 " 鳳凰文學獎 " 評委會獎三位,得主分別為魯敏、羅偉章和葉彌;現場頒布入圍獎五人,分別為栗鹿、甫躍輝、常芳、郭平和林那北。八位得主涵蓋六零后到九零后各個年齡群體,體現了鳳凰文學獎廣泛的作者基礎與充分的開放性。
△ " 鳳凰文學之夜 " 在鳳凰廣場 29 樓頂樓露天平臺順利舉辦
魯敏、羅偉章、葉彌獲 " 鳳凰文學獎 " 評委會獎
經過一年多的醞釀和準備,鳳凰于 2021 年年初正式推出 " 鳳凰文學獎 "。本次獲得評委會獎的三部作品,均代表著當下長篇小說寫作的最高水準與時代特色。
魯敏的長篇小說《金色河流》寫了近四十年的現實變遷。談及寫作的初衷,魯敏表示她寫的是改革開放后財富觀的變遷。她在觀察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企業家的成長史中發現,中國企業家這些年紛紛設立基金會,做了非常多的慈善公益活動," 我真的很驚訝,我們已經有了西方發展很多年以后才達到的公益意識,最起碼在這一代民企人身上看到了苗頭和努力。他們的財富觀念快速發展,戰勝了我們想象中的非常狹隘的東方財富觀。"
△徐寧(左)、何向陽(右)為魯敏頒獎
長篇小說《隱秘史》是羅偉章以 " 史 " 命名的三部小說中的一部,另外兩部是《聲音史》和《寂靜史》。這部小說以鄉村突然事件為切入點,在故事情節的精心構思與藝術技巧的變化中,把即將逝去的鄉土社會中人性的復雜放大在現實世界的長鏡頭聚焦之下顯影。全書以一個撲朔迷離的兇殺案作為追溯人物內心世界的窗口,讓主人公桂平昌進入故事敘述的圈套之中,同時開啟了人性自我發現的通道,由此深入到人物 " 隱事實 " 的書寫中,讓人性在自我修復和自我確認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生命。
△邱華棟(左)、孫真福(右)為羅偉章頒獎
葉彌的長篇小說《不老》延續了她 " 以江南寫中國 " 的整體思路,以 1979 年的江南小城吳郭市為環境背景,以女工人孔燕妮的婚戀生活為主要情節,展示了在劇烈變動的大時代中一群普通人的生命狀態和生活情狀,更呈現出普通人的耐心、韌性和熱情,寄托了作者對理想生活和理想人性的追求:無論歷史的車輪如何冷酷無情,但人類的生活川流不息。
△李敬澤(右)、畢飛宇(左)為葉彌頒獎
談及獲獎感受,魯敏表示寫作二十多年,這是頭一次以一部沒有發表出版的作品獲獎," 能夠把一個行進中的沒有完全落定的作品拿出來交給鳳凰,也體現出作者與鳳凰之間這種高濃度的情分,是誠懇,是信賴,也是托付,是為了我們都在共同努力的文學創作與出版。" 魯敏說," 我想我們不會辜負這份來自時間深處的期許的。通過評審與閱讀,通過我們仍在進行的不斷修改,尤其是最后起鍋前那一把神秘的蒜花或胡椒粉,我相信最終的成書一定不會辜負今天這個美好的文學之夜。"
羅偉章談到獲獎作品時說:" 這部小說雖名為‘史’,其實只是一種修辭,真正的書寫對象,是現實觀察、人性解析。在小說寫作的過程中,我與作品中人物進行誠懇、堅實而平等的對話,分擔他們的軟弱、苦惱、恐懼乃至罪孽,共同修復精神的平庸、匱乏與殘缺,更加清晰地看見自己和自己生活的世界,是我所理解的小說的責任。獲獎是寫作者的意外之喜,高興一下,又收拾心情,去做自己該做的事,并且努力做得更好。"
" 這次得獎,除了感到榮幸之外,也給了我堅持文學信念和理想的力量。文學之路坎坷不平,但我并不孤單,師友們都在默默地關注和支持我,支持我這個工人作家。周梅森老師有一次問我,你和我有一個相同之處,你知道是什么?我毫不猶豫地回答,工人。我們都是工人身份的作家。" 葉彌說。" 金陵有虎踞,有龍蟠,還有鳳凰 "
除頒獎環節外,典禮現場還穿插了張清華教授的詩歌朗誦《野有蔓草》,單雯的昆曲表演,畢飛宇、李敬澤的主題演講,以及主持人賈夢瑋、趙陽的即興發揮,是一場歡樂的文學 PARTY。
△單雯表演昆曲
△賈夢瑋(右)、趙陽(左)主持晚會
畢飛宇的即興脫口秀點燃全場高潮:" 我是 1987 年到南京來的,我在南京這么多年以來,和江蘇作協的關系不是最密切的,和南京大學的關系也不是最密切的。我走得最多的一個地方就是鳳凰,鳳凰的許多編輯,我們都處得非常好。今天的鳳凰已經非常不一樣了,一年一個大臺階,已經成長為國際著名企業,鳳凰文藝(出版社)一定是其中最小最可愛的女兒。我們永遠愛鳳凰,愛她編的許多好書,這其中很多就是我的書。" 談到 " 鳳凰文學獎 ",畢飛宇說," 這是評委們經歷了無數痛苦抉擇之后選出來的。很多作品雖然入圍卻沒有獲獎,但我們所有評委也同樣尊重和喜愛這些作品 "
△畢飛宇帶來文學脫口秀
" 金陵有虎踞,有龍蟠,還有鳳凰。" 李敬澤的演講充溢著濃郁的文學色彩,讓當晚成為不負眾望的 " 文學之夜 ":" 孔夫子‘述而不作’,一生不承認自己是個作者,是因為他面對自然大化、面對千態萬象,覺得自己只能做一個述者而不是作者;曹雪芹并不承認自己是《紅樓夢》的作者,他說自己披閱十載,增刪數次,認為自己只是一個編輯者。在我們的整個古典時期,‘述’的精神貫穿始終?,F代才有了作者這個概念,我們創造是為了證明自己有一個獨一無二的、了不起的自我。過去成為作者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但在我們這個時代,我們的微博、朋友圈有那么多‘作者’,現在,我們應該反思一下這種‘自我’應該是什么。我不認為我是一個作者,我永遠相信我是一個述者?!P凰于飛,翙翙其羽’,我希望做鳳凰尾巴上的一根小小的羽毛,鳳凰起飛,我也看到山川大地,同時在鳳凰的不老中得到自己的輝煌。"
△李敬澤帶來精彩演講
參加 " 鳳凰文學之夜 " 的嘉賓還有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寧;江蘇省作協黨組書記汪興國、黨組成員丁捷;首屆鳳凰文學獎終評委李敬澤、畢飛宇、池莉、丁帆、蘇童、賈夢瑋;首屆鳳凰文學獎初評委和提名評委汪政、何平、朱輝、張光芒、傅元峰、黃梵、童欣、何同彬、韓松剛、李檣;以及邱華棟、張清華、韓東、何向陽、岳雯等多位知名作家、評論家。
頒獎典禮最后,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邱華棟、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梁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副總經理佘江濤,共同啟動第二屆鳳凰文學獎。
△李敬澤(右二)、邱華棟(右)、梁勇(左二)、佘江濤(左)啟動第二屆鳳凰文學獎